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三洋洗衣机

三洋洗衣机 合肥

2022-07-01 来源:洗衣机维修
三洋洗衣机 合肥(三洋洗衣机不脱水维修视频)

  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!1988年,省政府同意合肥市建立高新区的前身合肥科技工业园。1990年,合肥高新区正式奠基,从此拉开了“发展高科技、实现产业化”的宏伟画卷。1991年3月6日,合肥科技工业园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。合肥高新区通过实际行动给合肥、安徽带来团结拼搏、开拓创新、勠力改革、争创一流的崭新风气。

  直挂云帆济沧海

  1994年,市委市政府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加快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意见》,万燕电子、美菱空调器、合肥三洋洗衣机、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、安徽现代电视技术研究所等一批技术水平高、产业规模较大的项目入区。1995年,合肥高新区入区企业395家,高新产业体系基本形成,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。国家科委在苏州召开的全国高新区工作会议上,号召各地学习借鉴“合肥模式”。

  1997年,跻身全国首批4个“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”之一;1999年,被批准为技术创新工程区域试点高新区;2000年被国家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,外向型经济发展初露锋芒。2003年9月,在国家火炬计划实施15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上,合肥高新区荣获“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”称号。高新区涌现出世界第一台VCD、国内第一台仿生搓洗式洗衣机、第一个基因重组药物、第一部多普勒天气雷达等创新成果,培育了万燕电子、工大高科、皖通科技等一批科技含量高、引领行业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,逐步形成电子信息、光机电一体化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四大主导产业。在2004年国家第一次经济普查中,全区企业达到886家。

  调整思路大发展

  进入21世纪后,科技部提出了“二次创业”的口号。恰逢2004年,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合肥科学城的宏大构想,并将合肥高新区作为实施主体,建设“合肥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市示范区”。大蜀山以西的示范区成为高新人“二次创业”的主战场。2005年,合肥高新区与肥西县合作开发柏堰科技园,2007年与蜀山区合作开发南岗科技园,基本奠定了128平方公里的区域发展格局。

  发展空间确定之后,合肥高新区面临着发展模式的转型。一次创业期间,高新区受到空间的制约,大企业、大项目支撑不足,高新区的集聚、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。2005年,市委提出了“工业立市”战略,合肥高新区也及时调整了发展思路,树立了“产业第一”发展理念,把发展战新产业、扩大有效投入、加快招大引强作为主战略,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集聚。

  新理念带来大发展。2007年,格力、大陆轮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园区,吹响了大项目进驻的集结号,随后中建材、晶澳、3M、NSK、长安汽车等重大项目纷纷落户,支撑家电、汽车等园区主导产业形成国内知名的产业集群。截至“十二五”末,园区家电产业集聚企业151家,年产白色家电3717万台套,占全国的四分之一,成为国际知名的智能家电基地;汽车及配套产业实现大项目引领,长安汽车合肥基地、大陆轮胎一期二期等项目先后建成投产;新能源产业构建起从原材料硅片到光伏电站的全产业链,成为合肥打造“光伏应用第一城”坚实的产业基础。

  得益于大项目引领的产业发展模式,合肥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高速增长。到“十二五”末的2015年,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527亿元,在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排名第八,成功跻身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。

  创新发展竞一流

  党的十八大提出: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。合肥高新区自2016年起,提出建设“财富高新、和谐高新、美丽高新”的美好愿景,即要在“十三五”乃至稍长时期内,用占全省千分之一的国土面积,集聚数万家科技企业,培育占全省1/3以上的高科技上市企业、1/3以上的财富百强、1/3以上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1/3以上的创新型人才等;建成国际化、森林化、花园化、低碳化的美丽园区。

  而今,合肥高新区新兴产业云集,现代经济体系逐渐成型。量子产业风头正劲,9月22日,本源量子与合作伙伴签约,携手打造国内首个量子计算产业园。在人工智能领域,合肥高新区以建设“中国声谷”为核心,打造产业发展先行区。合肥高新区坚持把集成电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培育,招引了全球IP龙头ARM、EDA工具世界第一的Synopsis、光罩巨擘Photronics等一批国内外龙头企业落户。

  在生物医药领域布局建设了离子医学中心、合肥大基因中心、中科合肥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研究院,全力推进高端医疗发展。网络安全领域汇集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合肥中心、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、中科大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等科研资源。

  围绕“三个高新”的美好愿景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,合肥高新区提出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宏伟目标,作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。2018年4月,高新区被科技部纳入“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”建设序列;9月,出台《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动方案》,明确了“2020年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、2025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、2035年迈入全球高科技园区前列”三步走战略,立足“科学中心核心区、新兴产业引领区、创新改革示范区、国际新城先行区”四大定位,实施“创新尖峰攀登、未来产业领跑、领军企业跃升、开放融通拥抱、改革突破护航”五大行动计划,全面推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。

  构建了“类硅谷”科学生态。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,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相继落地,合肥高新区成为构筑国家核心战略科技力量的“重镇”。发挥中国科大、中科院等研究型院校“集聚”和“溢出”效应,建设协同创新平台,推进科技驱动创业和成果就近转化及产业化。在发掘本土创新资源的基础上,实施“名校名所名企合作战略”,推动大学、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联合组建新型创新组织,基本形成研究型大学、科研平台、科研人员、创新企业聚合发展的“类硅谷”科学生态。

  探索出“三螺旋”内生发展路径。优化产业发展路径,形成了“平台型企业—原创新兴产业—区域创新崛起”三重递进、协同发展的组织模式,推动企业、产业和园区之间边界开放、结构重组和资源聚集,强化创新转化为产业的速度和深度。合肥高新区走出一条由科学—技术—创新—产业的边际效益递增的创新发展之路、由科学模型推动财富创造之路。

  在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开门红。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,合肥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18.3亿元,同比增长19.3%,经济总量实现了时间任务“双过半”的目标。在市政府考核的15项重点经济指标中,合肥高新区有9项位居开发区第一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合肥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74.8%,其中,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近3倍。

(本期监制:郑骊 |编辑:何爱文)